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扫码分享
致格法评|向职场性骚扰say no!
2021-10-22而对于本次热搜事件的主角阿里,小编不禁要问一句“怎么了?”。在小编的印象中,阿里过往一直是奋斗、成功的代名词,但是随着2020年底马老板的发言失当,蚂蚁集团上市计划的叫停及百亿罚单,阿里似乎一夜之间低调了起来,而这次事件的爆发,也让阿里再次回到了大众视野,网友们似乎开始对阿里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越来越不买账了。那么,这次事件会不会成为一个调整的契机,让阿里考量为何此次事件的处理会暴露出如此多的令人唏嘘的地方?
在小编看来,本次事件的曝光以及阿里的处理结果,本质上是企业对性骚扰行为的应对不当造成的,小编相信阿里的HR也是非常的头痛。从网上曝光的阿里内部“阶段性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来看,阿里本身对于员工发生性骚扰行为是有相关惩处规定的,但之所以在网上引起如此热议,最重要的还是缺乏对性骚扰的处理及应对机制,使得员工在第一时间没有得到来自于企业方的支持与关怀。小编希望其他企业能够从阿里此次事件的处理中审视自身的制度构建及文化倡导,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不敢伸出他们的咸猪手。
【性骚扰是法律盲区?NO!】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首次对性骚扰从法律层面做了界定,相较于过往《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规定,此次规定未再限制性别适用。作为在职场打拼的员工,在一些场合中或许会存在“身不由己”的情形,对于这些特殊情形,个人的自我保护是最重要的,而企业同样也应采取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以防范和制止性骚扰行为的发生。虽然民法典未就违背上述义务作出相关惩罚性的规定,实践中也尚无企业承担类似侵权责任的案例,但在当下社会,该类事件的处置不当可能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为一个缺乏同理心的企业也很难让员工为之倾心付出。
【企业如何向职场性骚扰SAY NO?】
1、构建预防性骚扰行为发生的制度体系、投诉机制
防范性骚扰不是一个空中楼阁,需要切实的制度规定作为管理基础。首先,企业应当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明确性骚扰的含义及行为列举,实践中性骚扰的体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言语挑逗、图文传播、肢体动作、偷窥骚扰、无理纠缠、职场霸凌等;其次,企业应在制度中明确员工违反此类禁止性行为的后果,比如视情况严重程度给予警告、辞退等处分;最后,企业在制度中应当明确此类行为发生时员工的投诉及申诉程序要怎样做,包括明确投诉渠道、投诉部门、以及对于投诉信息保密等。部分企业在实践中会就性骚扰设立投诉专线渠道,并由专人负责受理,企业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设置。
2、企业就预防及处理性骚扰进行内部宣导及培训
通过制度宣导,让员工知晓企业规定;通过培训,让员工知晓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性骚扰,强化员工的行为规范管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如类似行为发生员工怎样进行取证、怎样进行投诉举报。通过上述内容的宣导及培训,营造一个更为洁净的工作环境。对于具体的活动开展,可以是企业开展内部培训,也可以关注工会、妇联等部门的活动。
3、对于类似事件的调查要从快,注重收集与保存证据材料,注重隐私保护
在接受到员工投诉后,对于该类事件的调查,在调查初期企业应及时对受害人进行面谈及心理疏导,尽可能的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如聊天记录、录音、监控、面谈记录等;对于被举报人及其他目击证人,进行面谈时应注意保留相关面谈记录。整个事件的调查注重隐私保护,尊重受害者的个人意愿。
4、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应做到处理有据,注意保护受害人,避免舆论风险。
阿里此次事件的处理目前还未结束,但对于受害人所造成的创伤已经不可避免。目前网上已有部分阿里员工就该事件提出了联合倡议,未来该受害人是否还会留在阿里继续工作我们不得而知,但希望大家给到当事人尊重与保护,相信警方的调查,还职场以纯净,扼恶魔于萌芽!